化夏化学:上海:绘就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上海是中国化学工业的发祥地,孕育了“味精大王”吴蕴初、“化工大王”方液仙等一批爱国实业家,以及上海石化、上海华谊集团、上海化工区等行业领军企业和园区。75年来,上海化工行业始终坚持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已形成了跨国化企亚太区总部及研发中心集中落户、国有化企转型发展再启征程、民营化企形成后发优势的态势。

  据上海市化工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新中国成立前夕,上海市化工系统有企业436家,产品大类99种,工业总产值8168万元。虽然企业户数之多、门类之齐全为全国化工之最,但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基础化学工业所占比重极低。

  随着新中国的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上海化学工业实现了快速发展。上海化工企业对上海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越来越重要。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2022年上海市规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实现产值3309.22亿元,营业收入3898.17亿元,利润总额250多亿元。

  近年来,上海石油化工行业发展取得突出成果。

  化工产业集聚发展特色鲜明。经过多年来的转型调整,上海的化工企业已经基本完成撤离市区向化工园区集聚的任务,形成了上海化工区、碳谷绿湾产业园和杭州湾经济技术开发区以及央企和地方国企集团沿杭州湾北岸布局的战略性调整。上海明确了向总部经济、数字经济转型,大力发展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三大产业,已形成了上海化工的鲜明特色。

  化工企业成为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生力军。上海华谊(集团)公司通过战略拓展、产业调整、创新转型,现已形成能源化工、先进材料、绿色轮胎、精细化工、化工服务五大核心业务,并在市外11个省市布局40家工厂,市外业务比重已占到60%,在中国化工上市公司百强企业排行榜中位居第4位。同时,众多中小化工企业凭借独特的技术和产品优势,在上海化学工业领域中占有一席之地。这些企业长期专注细分领域,在某一专业技术上深耕细作,成长为创新能力强、质量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专精特新企业、小巨人企业、独角兽企业、单项冠军企业,成为推动上海化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骨干力量。比如上海高桥石化,现已基本建成千万吨级炼油加工、成品油出口、清洁能源生产基地,成为DCP全球最大生产商,销量占全球市场的50%以上。

  加快“走出去”,参与“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上海华谊、上海百金股份、赫腾精细化工等企业已经加入到中东、非洲以及东南亚等地区的“一带一路”国际产能合作园区项目建设。以大型骨干石化企业入驻带动产能合作类、工程技术服务类、资源开发类、国际贸易类等上下游配套企业协同入驻,构建国际研发、生产和销售网络,打造上下游联动的全球产业链。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个以石油和精细化工为主的专业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是上海化工产业的重要承载区,肩负着优化布局结构、推动转型升级、促进创新发展的重要任务。经过20多年发展,上海化学工业区在产业集聚、安全环保、配套设施、技术人才等方面形成了独特优势。其“五个一体化”的开发建设理念,被工信部、石化联合会作为我国化工园区开发建设的标杆模式加以推广;最近又获评全国唯一的“2024高质量发展卓越化工园区”。

  跨国化工企业在沪发展势头强劲,为上海乃至中国的化工产业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上海作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最集中的区域之一,目前已累计认定跨国公司地区总部998家,包括巴斯夫、科思创、3M、卡博特、三井化学、索尔维、科莱恩、贺利氏、英威达、亨斯迈、陶氏化学等知名跨国化工公司。

---来源:中国化工报